中國民間宗教教派。創立於清季,創始人黃德輝,道號橋灣仙師,江西饒州府鄱陽縣人。自稱順治年間,在廬山蒙神仙授為羅祖大乘教九代祖,奉神旨正式開創先天道,乃尊奉羅祖教之教義。信仰無生孝母和龍華三會。康熙六年(1667)制定《禮本》《願懺》《雷唵》三經,作為闡道章程,並以《皇極金丹九蓮正信皈真還還鄉寶卷》宣明教理,作為三會收圓憑證。傳教時,將教區信徒分成八卦九宮,在祖師一職下設立十地、頂航、保恩、引恩、證恩、天恩、眾生7個道階級別。

  其後傳至吳子祥(一作吳紫祥、號靜林,江西撫州金溪縣人),開創五盤教。吳傳何若(字瞭苦,號若道,江西廣信貴溪人)。嘉慶初(一說乾隆五十五年),何若犯案,被充軍至貴州,遂將先天道傳至西南地區。何傳袁志謙(又名退安,號無欺、無顛,人稱袁十公,貴州龍裡人),袁氏於道光三年(1823)在成都成立西乾堂,將教派分為兩支,內盤管理教內事物,外盤負責向外聯絡和發展。其著有《開示真經》、《萬年歸宗》、《蓮花樂》、《金不換》等宣揚教法,大力發展教勢。數年,便使先天道風行於湖北、湖南及江南地區。

  道光六年,楊守一(又名敬修,號還虛,四川成都新都人,掌外盤事物)、徐吉南(一作徐繼闌,號還無,四川成都新繁人,執掌內盤事物)繼掌教務。道光二十三年教內出現混亂,不得已共推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秩的陳玉賢、宋士道、安依成、彭德源、林芳華五位宗教領袖暫理道務。此時,西乾堂也分裂為三華堂西華堂兩大派。三華堂以謝道恩、韓道宣、餘道龍為首,勢力龐大。其後,三華堂又分裂為江南乾元堂太華堂恒堂一華堂。一華堂後改稱萬全堂,在四川地區頗具影響。清咸豐年間萬全堂李昌晉、黃昌成傳教入臺灣。光緒年間,江南乾元堂系統陳運榮亦入臺灣傳教。民國初年,先天道在臺灣發展迅速,臺灣光復後,逐漸衰落。

  先天道主要經卷有:《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禮本》、《願懺》、《雷唵》、《大乘大戒經》、《萬年歸宗》、《開示真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