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純、超細人工合成的無機化合物為原料,採用精密控制的製備工藝制得的比傳統陶瓷具有更優異性能的陶瓷。又稱高性能陶瓷精細陶瓷新型陶瓷高技術陶瓷。廣義的先進陶瓷還包括人工晶體、非晶態材料、半導體、新型玻璃、高性能耐火材料和新型膠凝材料等,又稱為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陶瓷與傳統陶瓷最主要的區別是具有優良的力學、熱學、電性、磁性性、光性、聲學等性能,被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基礎材料之一。先進陶瓷,按功能和用途大致可分為三大類。①功能陶瓷。利用其電、磁、聲、光、熱、力等性質或其耦合效應,以實現某種使用功能的先進陶瓷。其特點是品種多、產量大、價格低、應用廣、功能全、更新快。民用為主,也可用於高新技術和軍用技術,如水聲探測、光電子、紅外技術等。②結構陶瓷(又稱工程陶瓷)。用於各種結構部件的先進陶瓷。主要用於要求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的部件,發揮其力學、熱學、化學等功能。如機械密封、陶瓷軸承、球閥、缸套、刀具等。③生物陶瓷。發揮其生物和化學等功能的先進陶瓷。主要用於人造骨、人工關節、固定酶載體、催化劑等。與金屬生物材料和高分子生物材料相比,生物陶瓷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學穩定性。有時也可把生物陶瓷歸屬於功能陶瓷。先進陶瓷的發展趨勢為:①由單相、高純材料向多相復合陶瓷方向發展。包括纖維(或晶須)補強的陶瓷基復合材料、異相顆粒彌散強化復相陶瓷、兩種或兩種以上主晶相組合的自補強材料、梯度功能復合材料及納米–微米復合材料。②從微米級尺度(從粉體到顯微結構)向納米級方向發展,即向介於原子或分子與常規的微米結構之間的過渡性結構區發展。將出現與以往的微米級陶瓷材料不同的化學和物理性質,如超塑性,電、磁性質的變化。③陶瓷材料的裁剪和設計。隨制備科學的進步,相圖等基礎知識的積累,對材料組成、顯微結構與性能之間關系的規律性瞭解,為材料的性能剪裁和按性能設計材料提供瞭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