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幕芭蕾舞劇。法國浪漫主義芭蕾舞劇的奠基作品,芭蕾史上開腳尖舞之先河的裡程碑之作。1832年3月12日由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首演。編劇A.努裏,編導F.塔裡奧尼,作曲J.-M.施奈澤弗,佈景設計P.西塞利,服裝設計E.拉米。劇中仙女由M.塔利奧尼扮演,青年農民詹姆斯由J.馬齊耶扮演,詹姆斯的未婚妻愛菲由L.諾佈萊扮演。故事發生在19世紀的蘇格蘭鄉村。詹姆斯即將與同村少女愛菲結為伉儷,朦朧中看到仙女從天而降,於是隨仙女私奔。但他無論如何也無法將仙女擁入懷中,最最後他按照女巫的辦法將一魔巾纏在仙女翅膀上,仙女即抽搐而死。眾仙女趕來將她帶回天堂。未婚妻嫁給瞭同村的格恩,詹姆斯成瞭孤傢寡人。在《仙女》中,意大利舞蹈傢塔利奧尼將腳尖舞的技術提高到驚人高度,並與過膝的白色紗裙一道,為浪漫主義芭蕾時期開創瞭輕盈飄逸的舞風,影響至今。仙凡之戀的題材延續瞭整個浪漫主義芭蕾時期,為時30餘年。《仙女》在各國舞臺上有眾多版本,影響至今的是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和丹麥皇傢芭蕾舞團的兩個版本。前者1972年由法國芭蕾編導P.拉科特再次復排上演,2002年上海芭蕾舞團曾上演;後者1836年由丹麥芭蕾編導A.佈農維爾重新創作,音樂改用H.勒文肖爾的作品,一直作為丹麥流派的保留劇目,1985年來華公演,1999年後由中國的芭蕾舞團多次演出。

《仙女》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