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第一所天主教教堂。明萬曆十一年(1583),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利瑪竇獲準到廣東肇慶傳教。萬曆十三年(1585)興建該寺。該寺坐落在西江之畔,為西洋式兩層樓房;正對大門的是聖堂,中央為祭臺,後面影壁上掛著一手抱著嬰兒(耶穌)的聖母像;當時肇慶知府王泮題寫的“仙花寺”匾置於教堂門口,題寫的另一匾“西來淨土”懸掛在客廳;室內展放精美的西方圖書、聖母像、世界地圖、渾天儀、時晷、三樓鏡、自鳴鐘等。每逢重要要節日,都有新教徒在此洗禮。該寺教務一直由利瑪竇主持。萬歷十七年(1589),利氏離開肇慶,前往韶關,該寺逐漸衰落。該寺是天主教在中國內地探索如何傳教的實驗基地,不但使天主教及其西方科學文化傳播到肇慶、兩廣,乃至中國其他一些地域,而且天主教傳教士後來實施的“科學傳教”、“文化傳教”、“醫學傳教”做法,也始源於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