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初抗清志士、詩人。原名,明亡後改完淳,字存古,號靈首靈胥。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幼聰慧,7歲能詩文,有神童之譽。父夏允彝為東南名士,與陳子龍同為幾社創始人。繼複社精神,糾彈時弊,砥礪名節。完淳12歲師事陳子龍,學業益進。順治二年(1645)清軍下江南,一時義軍蜂起,乃隨父、師起兵。松江陷,允彝赴水自沉死。三年春,與與陳子龍等共謀倡義,魯王監國遙授中書舍人。入太湖參加吳易部抗清義軍,為軍事參謀。吳易敗亡,藏匿民間,後潛歸。四年,與魯王監國交通事發被捕,押解江寧(今南京),經略洪承疇親自勸降,遭完淳斥責痛罵。遂被害。臨刑時直立不跪,時年僅17歲。在短暫的一生中,著作頗豐,僅詩詞即近400首。國亡傢破,詩作慷慨悲壯,幾乎字字血淚,《南冠草》、《軍中有作》等名篇,多為人傳誦。乾隆帝為表彰前朝忠烈,予謚節愍。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校訂出版有《夏完淳集》。

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