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學傢。生於麻塞諸塞州波士頓。1951年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習醫學。一年後轉學到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改修商業管理,1955年、1956年先後獲得該校文學學士和文學碩士學位,1961年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1956年在蘭德公司工作,擔任經濟學傢。1961年任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1963年晉升為副教授,1967年成為教授。1968~1970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1970~1973年,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1973~19899年任斯坦福大學丁肯講座金融學教授,1989~1992年任丁肯講座金融學榮譽教授。1992~1995年任斯坦福大學金融學教授。1995~1999年任鐵木根金融學教授,1999年起任鐵木根金融學榮譽教授。1978~1980年任西部金融學會主任。1979年任美國金融學會副會長,1980年當選會長。由於在金融經濟學理論方面的先驅性工作,1990年與美國經濟學傢H.M.馬科維茨和M.H.米勒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夏普的主要著作有《資產組合分析的簡化模型》(1963)、《資本資產價格:風險條件下的市場均衡理論》(1964)、《資產組合分析》(1967)、《證券投資理論與資本市場》(1970)、《管理經濟學導論》(1973)、《投資學》(1978)、《資產配置工具》(1985)、《投資學基礎》(合著,1989)、《資產配置:管理方式和績效衡量》(1992)。主要論文有《資產組合分析的簡化模型》(1963)、《共同基金績效》(1966)、《資產組合分析》(1967)、《銀行資本的適量、存款保險和保險價值》(1978)、《通貨膨脹、套利交易與資產組合管理》(1981)、《分散化的投資管理》(1981)、《風險因素:委托人風險能力的判別與適應》(1987)、《政策性資產組合、戰術性資產配置與資產組合保險》(1988)、《資產配置》(1990)、《負債:一種新分析方法》(1990)等。

  夏普對經濟學的主要貢獻在於:發展瞭馬科維茨的證券投資理論,構建瞭金融資產價格形成理論中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該模型說明瞭在金融市場上如何確立反映風險和潛在收益的有價證券價格。它簡單明瞭地把任何一種風險資產的價格都歸納為3個因素:無風險因素、風險的價格因素和風險的計算單位。馬科維茨的投資組合的風險計算涉及各種股票的價格變化之間的協方差計算,由於這一計算量大又復雜,夏普改用投資組合(或更一般的資本資產)的價格變化與“市場投資組合”的價格變化之間的回歸系數來衡量股票交易的風險,並可由此導出每種資本資產的收益與市場收益之間的一個線性關系,它就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與馬科維茨理論一起,夏普的模型被看作是“華爾街第一次革命”的一部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被認為是金融市場現代價格理論的核心,已被證券公司廣泛用來預測某一種股票在股票市場上是如何運作的。該模型也被廣泛用於經驗分析,使豐富的金融統計數據可以得到系統而有效的利用。此外,夏普還提出瞭單一指數模型和夏普指數。前者的實質是尋求收益既定條件下風險最小的邊界,並且據此尋求最佳證券組合的過程;後者考察的是組合每單位的總風險所帶來的超額收益的大小,運用該指數可以評價投資公司的收益/風險績效。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夏普繼續對有關退休金計劃投資政策的問題進行研究,並對美國股票市場中產生報酬的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1986年他創辦瞭夏普–羅素研究公司,註冊進行研究並開發程序,以幫助養老金基金會和捐贈基金會選擇對他們的情況和目標合適的資產配置。

  

推薦書目

 夏普W F. 投資組合理論與資本市場. 胡堅, 譯.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1.

 夏普W F. 管理經濟學導論. 朱恒鵬, 譯. 北京: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2.

 亞歷山大G J, 夏普W F, 貝利J V. 投資學基礎. 趙錫軍, 季冬生, 李向科, 譯.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