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傢。原名夏目金之助。生於江戶(今東京),卒於東京。他的傢庭在明治維新前是世襲“名主”(相當於街道裏長之類小吏)。維新之後傢道中落。夏目漱石中學時代即酷愛漢詩漢文,這對他日後成為文學巨匠不無影響。1893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學生時代

與 正岡子規結為摯友,時而從事俳句的創作。18895年,他放棄東京高等師范學校英語教師的教職,先後去愛媛縣松山市中學和熊本市第五高等學校任教。1900年,夏目漱石公費留學英國三年。1903年回到日本後,在東京大學英文系、第一高等學校任講師。此間,他在《杜宇》、《帝國文學》等雜志上陸續發表許多俳體詩、英國文學評論和翻譯作品。1905年,夏目漱石出版瞭著名處女作 《我是貓》。小說以第一人稱幽默諷刺的筆法,寫到一隻偶爾住進苦沙彌先生傢的野貓。小說吸引瞭眾多讀者。讀者可通過貓的“觀察”從一個全新視點審視、反省人類社會。作品還以漫畫式的誇張手法,塑造瞭一批自命清高、憤世嫉俗的知識分子形象,調侃瞭他們玩世不恭的態度和懦弱無力的個性。 《我是貓》在近代日本文學史上光彩奪目,也使學者夏目漱石一躍而為小說名傢。在作品雅致、真切的幽默文體中,包含瞭作傢超凡的文化素養、氣質與正義感。1906年,夏目漱石又在《杜宇》上發表中篇小說 《少爺》。這也是一部帶有諷刺幽默特色的作品,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塑造瞭一個憨直、樸實、頭腦有些簡單的青年形象,表現他的正義感與反抗性,且飽含著對於社會邪惡勢力的批判精神。作品語言平實,汲取瞭通俗文學“ 落語”(類似“相聲”)的精華成分。

  《少爺》發表前後,夏目漱石還通過《倫敦塔》、《恍若琴聲》和《幻影盾牌》等作品,描繪出脫離現實且具浪漫主義色彩的特異世界。此類作品的頂峰之作,是以青年畫傢為主人公的《草枕》(1906)。夏目漱石說,《草枕》是一部俳句式的小說,它“遠離一切骯臟與煩惱,隻想留下美的感覺”。當時正值自然主義文學盛期,漱石的這種觀念顯然與之相反。文壇稱夏目漱石為“餘裕派”或“高蹈派”。夏目漱石的重要作品尚有:《秋風》(1907)、《虞美人草》(1907)、《三四郎》(1908)、《後來》(1909)、《門》(1910)、《行人》(1912)、《心》(1914)、《道草》(1915)和《明暗》(1916)等。這些作品描繪出形形色色的社會景象與人物心靈。而中、晚期作品顯然超越瞭早期創作的“逃避與反抗”,呈現出新的特色。一般認為《後來》之後的創作為晚期。其中期創作的總體特征為“反省或自我苦悶”,晚期則是更加宏遠的“人類觀照”。

  夏目漱石的中期作品《三四郎》《後來》與晚期作品《門》,也被稱作寫實文學三部曲。三部作品皆以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揭示瞭日本近代社會存在的種種問題。例如《後來》的主題旨在說明日本近代社會殘餘的封建勢力束縛;《門》則描寫主人公宗助和阿米之間暗淡的夫妻生活,以深刻的心理描寫反映瞭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沖破封建束縛後的精神壓抑和痛苦。《心》以後的晚期作品開始探究人類潛在意識中難以克服的“利己主義”。作品中體現出所謂“則天去私”的東方境界。“則天去私”即忘卻利己主義的自我,去順應更加博大無際的天道——自然規律。最能體現此類思想的作品是1916年的小說《明暗》。但因夏目漱石暴卒於胃潰瘍發作,小說沒有寫完。

  夏目漱石作為日本近代文學巨匠,對其後興起的白樺派——理想主義文學運動影響很大。他晚期抵達的文學境界乃是一種幻境。因為他無法從文學、藝術中真正地排除人類的主觀與客觀。漱石文學始終流連於某種近代式的倫理背景中。他的文學目的是徹底剖露、克服自我深層的種種醜惡,追求更高的人類理想。實際上卻多少帶有某種烏托邦的性質或傾向。臨終半年前,夏目漱石自己也有過如下的文學定義:“先有倫理性而後有藝術性。真正的藝術必然具有倫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