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國夏商周三代年代學,建立夏代和商代前期年代框架,確定原商代後期和西元前841年前西周各王比較準確的年代的綜合性研究工程。是中國國傢“九五”計畫重點科技攻關專案,1996年5月正式啟動,到2000年取得階段性成果,編制出《夏商周年表》

夏商周年表
朝代 年代 年數
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癸 約前2070~前1600
商前期 湯、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遷殷前) 前1600~前1300
商後期 盤庚(遷殷後)、小辛、小乙 前1300~前1251 50
武丁 前1250~前1192 59 祖庚、祖甲、廩辛、康丁
前1191~前1148 44 武乙 前1147~前1113
35 文丁 前1112~前1102 11
帝乙 前1101~前1076 26 帝辛(紂)
前1075~前1046 30 西周 武王
前1046~前1043 4 成王 前1042~前1021
22 康王 前1020~前996 25
昭王 前995~前977 19 穆王
前976~前922 55(共王當年改元) 共王 前922~前900
23 懿王 前899~前892 8
孝王 前891~前886 6 夷王
前885~前878 8 厲王 前877~前841
37(共和當年改元) 共和 前841~前828 14
宣王 前827~前782 46 幽王
前781~前771 11

  中國古代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四大古代文明之一。中華民族素以五千年文明獨立起源,綿延流傳從未中斷而自豪。但長期以來,中國古代年表公認可依據的絕對年代,隻能追溯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此前歷史尚未建立起年代學標尺。夏商周三代是中華古代文明由勃興到繁盛的重要時期,因此,這一項目對探求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源流和研究人類文明史,均具有重要意義。

  夏商周斷代工程采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相結合,歷史學、考古學、文獻學、古文字學、歷史地理學、天文學和測年技術等多學科聯合攻關的方法進行。參加工程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單位約200位學者,聘任李學勤仇士華李伯謙席澤宗為首席科學傢。9個課題44個專題。課題一,有關夏商周年代、天象及都城文獻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專題包括:夏商周年代與天象文獻資料庫,文獻中夏商西周編年的研究,有關夏商西周年代、天象的重要文獻的可信性研究,夏及商前期都城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等。課題二,夏商周天文年代學綜合性問題研究。專題包括:夏商周天文數據庫、計算中心和聯網設備的建立,夏商周三代更迭與五星聚合研究,夏商周三代大火(心宿二)星象和年代研究,夏商周時期國外天象記錄研究等。課題三,夏代年代學的研究。專題包括:早期夏文化研究,二裡頭文化分期與夏商文化分界,《尚書》仲康日食再研究,《夏小正》星象和年代,商州東龍山文化分期與年代測定,禹伐三苗綜合研究,新砦遺址的分期與研究等。課題四,商前期年代學的研究。專題包括:鄭州商城的分期與年代測定,小雙橋遺址的分期與年代測定,偃師商城的分期與年代測定,邢臺東先賢文化分期與年代測定等。課題五,商後期年代學的研究。專題包括:殷墟文化分期與年代測定,殷墟甲骨分期與年代測定,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年祀的研究,甲骨文天象記錄和商代歷法,甲骨文賓組、歷組日月食卜辭分期斷代研究,洹北商城的遙感與物探等。課題六,武王伐紂年代的研究。專題包括:武王伐紂時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與年代測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測定,豐、鎬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周原西周文化分期與研究等。課題七,西周列王的年代學研究。專題包括: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天馬–曲村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晉侯墓地分期與年代測定,西周青銅器分期研究,晉侯蘇鐘專題研究,西周金文歷譜的再研究,“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考,西周歷法與春秋歷法——附論東周年表問題,金文紀時詞語(“月相”)研究等。課題八,14C測年技術的改進與研究。專題包括:常規法技術改造與測試研究,骨質樣品的制備研究,AMS法技術改造與測試研究等。課題九,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綜合和總結。專題包括: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綜合和總結,世界諸古代文明年代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等。上述課題和專題,都由不同學科的學者專傢共同承擔,發揮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優勢。

  以確定作為商周分界界標的“武王伐紂”年代為例,多年來,海內外學者有100多種論著、44種不同年代結論,年代范圍最早的和最晚的相差達112年。針對這一情況,文獻學傢把有關資料和不同年數的論點加以搜集、整理、研究;考古學傢對有關考古遺址進行分期研究,提供系列樣品進行14C測定;天文學傢用現代天文學方法對古籍中有關天象記載進行全面考察和推算。經過多方論證,將“武王伐紂”的年代縮小到公元前1050~前1020年的范圍內,最後推定“武王伐紂”年為公元前1046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於2000年9月通過驗收,於同年11月正式公佈其標志性成果《夏商周年表》。初步確定夏朝起始年代約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約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殷約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為公元前1046年,並排出西周10王在位年代和商後期12王大致在位年代。隨著考古學資料的逐漸豐富和科學手段的逐漸進步,夏商周斷代工程開創的多學科結合的三代年代學研究,還將繼續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