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傢。生於瓦立克郡利明頓斯帕,卒於格洛斯特郡佈洛克利。1926、1932年先後獲牛津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倫敦經濟學院講師、劍橋大學研究員和教授、曼徹斯特大學教授、牛津大學教授和研究員。1971年退休,任牛津大學名譽教授。1942年當選為英國科學院院士,後又當選為瑞典皇傢科學院院士、義大利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士。1964年被封為勳爵。曾任皇傢經濟學會會長。因在一般均衡理論和福利經濟學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貢獻,1972年與美國經濟學傢K.J.阿阿羅一起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希克斯的主要著作有《工資理論》(1932)、《價值與資本》(1939)、《社會結構:經濟學導論》(1942)、《商業循環理論》(1950)、《需求理論的修正》(1956)、《資本與增長》(1965)、《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危機》(1974)、《貨幣的市場理論》(1989)等。

  希克斯對西方經濟學理論有許多重要貢獻。他完善瞭以序數效用論和無差異曲線來解釋的邊際效用價值論,發展瞭一般均衡理論。1937年在《計量經濟學》雜志上發表的《凱恩斯與古典學派》論文中提出瞭IS–LM模型,其中,I代表投資,S代表儲蓄,L代表貨幣需求,M代表貨幣供給,並利用它分析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達到同時均衡時,國民收入與利息率的同時決定,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這一模型把新古典經濟學的一般均衡分析與J.M.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結合在一起,成為現代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核心。他繼N.卡爾多之後提出瞭新的補償標準,在批評A.C.庇古的福利經濟學基礎上,建立起新福利經濟學理論體系。他還研究瞭通貨膨脹,提出結構性通貨膨脹理論。他與P.A.薩繆爾森提出乘數–加速原理,用以解釋經濟中產生周期性波動的根源。他在工資理論、貨幣理論、增長理論、資本理論以及經濟學方法論和經濟史理論方面均有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