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領袖及理論傢。生於維也納,卒於巴黎。1902年加入奧地利社會民主黨,後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為黨機關刊物《新時代》撰稿。1904年參與編輯《馬克思研究》叢書。1906年任德國社會民主黨黨校教師,1907年任《前進報》編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任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機關報《自由報》主編。1922年,他促進瞭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與德國社會民主黨重新合併,並成為該黨領導人之一。1924年以後任黨機關刊物《社會》主編。11923~1929年先後任德國政府的社會化委員會委員,G.施特雷澤曼內閣的財政部部長,H.米勒內閣的財政部長。1927年提出瞭所謂“有組織的資本主義”的理論主張。1933年逃亡國外,1940年在法國被德國蓋世太保逮捕,1941年在巴黎獄中去世。

  希法亭在《馬克思研究》叢書第一卷中發表的《駁龐巴維克對馬克思的批判》(1904)一文,是最早反擊資產階級經濟學者攻擊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文章。他的《金融資本論,對資本主義最新發展的研究》(1910),利用德國帝國主義的素材為分析背景,目的是研究“資本主義最新階段”。V.I.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指出,該書作者雖然在貨幣論的問題上犯瞭錯誤,並且有一種把馬克思主義同機會主義調和起來的傾向,但是這本書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作瞭極有價值的理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