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名。中國遼代稱烏惹兀惹烏若烏舍嗢熱,金、元兩代又稱烏底改兀的改兀的哥,或稱野居女直兀者野人(一作吾者野人)。是對廣佈於松花江下遊直到黑龍江下遊以及精奇裏江南南北、烏蘇裡江東西從事漁獵和采集的許多不同族屬部落的泛稱。

  兀者以捕捉貂、鼠、水獺、海豹、鷹鶻等為生,養狗駕拖床(爬犁)。善於造船,一種是頭置杈丫木根如鹿角狀、兩舷蕩槳的五板船,名“黃窩兒”(或譯“廣窟魯”),另二種是名為“威孤”(或“威呼”)與“札哈”的獨木舟。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烏底改叛金,世宗命人“毀其船栰,欲不使再窺邊境”,即指這類船隻。

  元成宗初已有“管兀者吉烈迷萬戶府”的設置,除對當地人民進行統轄外,兼護理自黑龍江至庫頁島的驛道——狗站。至正三年(1343),“遼陽吾者野人叛”。六年,又因元朝前往捕捉海東青煩擾百姓,吾者野人和水達達皆叛。元順帝命太保伯撒裡為遼陽行省左丞相,前往鎮壓。七年,再“討吾者野人”。十五年八月,重立“吾者野人吉烈迷等處諸軍萬戶府於哈兒分之地”,約當今俄羅斯境阿紐依河入黑龍江處附近。明代習稱兀者為野人女直,《女真譯語》作“兀的厄捏兒麻”,捏兒麻意為“人”,釋為野人。清代有各種以“窩集”命名的部落,即指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