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射擊武器或投擲武器自動實施瞄準與發射的裝備的總稱。又稱射擊控制系統。現代火炮、坦克炮、火箭、魚雷、航空炸彈,以及一些小型的制導武器等,大多配有火控系統。非制導武器配備火控系統,可提高瞄準與發射的快速性和準確性,增強對惡劣戰場環境的適應性,使武器的毀傷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制導武器配備火控系統,可提高其快速反應能力,改善制導系統的效能,減少失誤率。

  武器火控系統主要由以下5部分組成。①>火控計算機(射擊指揮儀或彈道計算機)。用於存儲與處理火控系統的信息,包括估計目標運動狀態、利用彈道方程或射表求解命中方程、決定射擊諸元、修正射擊諸元等。②觀測與傳感裝置。用於測量求解命中方程所需的所有信息。包括測量目標位置的跟蹤雷達、光學(白光、微光、紅外)觀測器、激光測距儀、電視跟蹤儀,測量脫靶量的光學脫靶量觀測器、校射雷達或飛機,測量彈道條件的基線測量儀、初速雷達、藥溫傳感器,測量氣象條件的氣溫計、氣壓計、風速計、氣象雷達,測量武器姿態角的軸角編碼器、自整角機、旋轉變壓器以及測量武器運載平臺狀態的傾斜傳感器、速度與加速度計、陀螺穩定平臺、定位定向裝置等。③武器隨動系統。用於向武器賦予射擊諸元。包括驅動武器身管或發射架的射角與射向同火控計算機給出的相應射擊諸元一致的機電或液壓隨動系統;當使用時間引信時,還須增加一個引信時間分劃裝定裝置;當武器與其運載體固連時,如機載火炮、火箭、炸彈等,則將火控計算機給出的信號送至駕駛儀,驅動運載體向保證彈頭能命中目標的姿態運動。④通信設備。用於火控系統的信息交換。它不僅使火控系統連成一體,而且與上級的指揮控制系統連成一體,由各種同步傳動裝置、有線或無線通信設施來完成。⑤顯示與操作設備。用於戰場態勢、戰術參數的顯示與操作指令、作戰命令的輸入。通常由安裝有各種指示燈、顯示器、開關、鍵盤、操作手柄的控制臺或控制面板來完成。

  對武器射擊的控制,由最初使用準星與表尺發展到後來較為復雜的瞄準具,都依靠人眼觀測和手動操作。自動化的火控系統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才出現。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武器火控系統的性能有瞭很大提高。火控計算機均采用瞭數字電子計算機,從僅能控制單個武器或多個相同武器用同一諸元射擊,發展到可控制不同類型的眾多武器有計劃地對多個目標射擊。隨著火控系統功能的增強、體積的減小和通信的完善,其體系結構正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將整個火控系統置於同一個武器平臺上的集中式火控系統;二是在通信系統或網絡的支持下,由眾多觀測、跟蹤裝置共同對某一區域內的所有武器實施控制的分佈式火控系統。在功能上,武器火控系統將實現火控、制導、導航和指揮綜合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