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美國總統T.W.威爾遜提出的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綱領及戰後世界的藍圖。為瞭對抗俄國十月革命和蘇維埃政權的影響,為美國戰後稱霸創造條件,1918年1月8日威爾遜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十四點原則”作為“建立世界和平的綱領”。其主要內容是:①簽訂公開和約,杜絕秘密外交;②平時和戰時海上航行絕對自由;③取消一切經濟壁壘,建立貿易平等條件;④裁減軍備到同國內安全相一致的最低點;⑤公正處理殖民地問題,在決定一切有關主權問題時,應兼顧當地居民的利益和殖民政府之之正當要求;⑥外國軍隊撤出俄國,並保證俄國獨立決定其政治發展和國傢政策,歡迎它在自己選擇的制度下進入“自由”國傢的社會;⑦德軍撤出比利時,並恢復其主權;⑧德軍撤出法國,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⑨根據民族分佈情況,調整意大利疆界;⑩允許奧匈帝國境內各民族自治;⑪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的領土予以恢復;⑫承認奧斯曼帝國內的土耳其部分有穩固的主權,但土耳其統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礎上不受幹擾的發展機會,達達尼爾海峽在國際保證下永遠開放為自由航道;⑬重建獨立的擁有出海口的波蘭,以國際條約保證其政治、經濟獨立和領土完整;⑭根據旨在國傢不分大小、相互保證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的特別盟約,設立國際聯合機構。同年10月,美國官方對“十四點”作瞭註解,將美國的意圖說得更加明確。

  “十四點”表面上標榜“民族自決”,反對“秘密外交”,倡導建立“公正而持久的和平”,實際上是美國企圖利用戰爭中增長的實力,削弱競爭對手英、法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也反映其敵視蘇俄、反對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的立場。威爾遜為瞭反對英、法、俄撇開美國秘密分割世界,提出反對秘密外交;為瞭取代英國的海上霸權,主張海上自由;為瞭確立美國的商業霸權,要求廢除經濟壁壘;在歡迎俄國進入“自由”國傢社會的招牌下,反對蘇維埃政權,在註解中明確表示要承認並援助若幹臨時政府,與蘇俄政府對抗;以同等重視殖民地人民與帝國主義的要求來否認被壓迫民族的民族獨立,以“自治”為名反對前奧斯曼帝國內的阿拉伯民族的獨立;為瞭使美國成為世界盟主,建議創立國際聯合機構。

  1918年8月,德國在戰敗前夕向美國提出願在“十四點”基礎上和談。10月,英、法同意以“十四點”為和談基礎。但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英、法操縱會議進程,猛烈反對美國旨在建立世界霸權的綱領。所議定的和約條款大多不符合“十四點”的初衷,新創立的國際聯盟也成為推行英、法兩國政策的工具。美國國會拒絕批準《凡爾賽和約》,不參加國際聯盟。這標志著“十四點”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