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傢、文學評論傢。原名弗蘭克·約翰斯頓。生於英格蘭東薩塞克斯貝克斯希爾的一個中產階級傢庭,卒於薩福克貝裏聖艾德蒙茲。傢境每況愈下,生活很不安定,這在他的自傳《野花園》(1963)及一些短篇小說中有所反映。1936年畢業於牛津默頓學院,獲中世紀史和近代史學士學位。後當過夥食承包人、飯館經理。1937年後在英國博物館閱覽室當目錄員。1942~1946年在外交部工作。以後回英國博物館閱覽室工作。1955~~1963年離職當專業作傢。1963年後在東英吉利亞大學教授英國文學。著有短篇小說集4部、長篇小說8部、劇本1部、評論著作6部。

  代表作是長篇小說《盎格魯–撒克遜態度》(1956),用諷刺的筆法寫考古方面的一個可笑的騙局引起中古史研究領域的許多謬論,以及一個教授在傢庭生活和學術研究等方面種種軟弱的表現。小說結構復雜,人物眾多,比較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瞭當代英國生活,評論傢認為它受C.狄更斯的影響。長篇小說《艾略特夫人的中年》(1958)主題思想與前者近似。長篇小說《動物園裡的老人》(1961)諷刺權力的腐蝕作用,是一部現代警世寓言。《晚訪》(1964)是一部喜劇性的諷刺小說,寫老人與新環境和年輕一代格格不入,書中女主人公西爾維婭是刻畫得很成功的典型,作者對她寄予深切的同情。《不是笑料》(1967)采用電影剪輯和人物相混等手法,風格上有所創新。《像是用瞭魔術》(1973)寫一個生物學傢及其教女的經歷,用諷刺手法對現代西方文明中的性道德、同性戀、暴力等問題作瞭生動的描繪。

  威爾遜是當代英國文學中有影響的諷刺小說傢,他的創作紮根於現實生活,對傳統價值被否定、人與人之間關系越來越虛假的現代社會作瞭深刻的剖析。他的作品不僅寫個人的道德、心理等問題,而且反映瞭時代和社會。他自稱早期的小說受E.M.福斯特的影響,晚期作品,尤其是《不是笑料》,受V.吳爾夫的影響。有的評論傢認為他的短篇小說寫得比長篇小說更好。威爾遜的文學評論著作也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左拉小說研究》(1952)、《狄更斯世界》(1970)、《吉卜林的奇異旅程》(197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