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王莽時期鑄行的貨幣。形制有圓錢、佈幣和圓錢刀形連體的錢幣等。

  居攝二年(西元7)鑄契刀五百,上為方孔圓錢,鑄有“契刀”二字,下為刀形,鑄“五百”二字,當五銖五百枚。又鑄一刀平五千和大泉五十。前者與契刀形同,環文“一刀”嵌錯黃金,刀文“平五千”,世稱金錯刀,當五銖五千枚;後者為方孔圓錢,當五銖五十枚(圖1)。上述錢幣與五銖錢並行。始建國元年((公元9)廢契刀、錯刀和五銖錢,鑄方孔圓錢小泉直一,五十當大泉一。始建國二年行名物繁多的寶貨制,實際隻有六泉和十佈能部分流通。前者為方孔圓錢;後者仿先秦佈幣,平首平肩方足方襠,首有圓穿。大小、輕重、幣值分別依次遞增。六泉為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十佈為小佈一百、么佈二百、幼佈三百、序佈四百、差佈五百、中佈六百、壯佈七百、第佈八百、次佈九百、大佈黃千。天鳳元年(公元14)廢大小泉,鑄貨泉(圖2)和貨佈。前者為方孔圓錢,重五銖,直一;後者為佈幣,重二十五銖,直貨泉二十五。此外還有方孔圓錢佈泉、兩枚連鑄在一起的連錢,以及上為方孔圓錢、下連正方形錢體的國寶金匱直萬等。除銅錢外,還有鐵質的餅錢、大佈和鐵質、鉛質的大泉,應為私鑄。

圖1 大泉五十

圖2 貨泉

  王莽時幣制雜亂多變,幣值不穩,貨幣多難流通。實物以小泉、大泉、貨泉、大佈、貨佈較為多見。王莽錢特別是六泉、十佈具系列化貨幣特征,在世界貨幣史上有重要貢獻。王莽錢疊鑄技術先進,精良光潔。錢文書體創懸針篆,纖細秀美,藝術水平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