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以後對西漢黃河自濮陽以下故道的俗稱。亦稱王莽故河。因改徙於王莽時,故名。故道自今河南濮陽市西南折東北流經南樂縣西,又東北經河北大名縣、館陶縣東,折東經山東聊城市、茌平縣北,又折北經高唐縣東、平原縣西,再由德州市經河北東光縣、南皮縣、滄州市,東北至黃驊、天津市入海。《水經註·河水》稱“大河故瀆”,並雲“王莽時空,故世俗名是瀆為王莽河也”。《元和郡縣誌》作“王莽河”、“王莽枯河”。唐宋時故道尚存,猶可容水。北宋初河患愈甚,有人人建議作為黃河北岸分洪道,“北入王莽河通於海。”嘉祐五年(1060)自今河北大名至山東陵縣一段故道部分河段(時稱四界首河)為黃河東流所奪。金、元以後黃河南泛,故道堙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