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肢動物門一綱。又稱舌形類。所有五口動物都是脊椎動物的內寄生蟲。成體主要寄生在爬行類,也有一些種類寄生在兩棲類、鳥類和哺乳類(包括犬和馬)的鼻腔或肺中。以前端尖銳的鉤攀在宿主組織上吸血。雌雄異體,胚胎在一個帶殼的囊內發育。隨宿主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唾液離開宿主。在被合適的中間宿主(通常是另一種脊椎動物,個別種的中間宿主是昆蟲)吞食後繼續發育。幼體孵出後穿過消化道壁,在特定的組織內繼續發育,經歷9次蛻皮達到可以侵襲終宿主的階段。如同其他他內寄生一樣,它們在中間宿主內不能達到性成熟。如果中間宿主被終宿主吞吃,幼體遷回到咽喉,然後以其穿刺的爪進入呼吸系統的它們所寄生的合適場所。但現已發現有一種寄生在挪威馴鹿的五口動物,其幼蟲可以在雌鹿內直接變為侵襲性的,即穿過胚盤直接感染到下一代。這是現在進化中提供的少數例子之一,即生活史中的中間宿主可以不要。這一種五口動物是如何可以完全在終宿主發育為成體(而其他寄生蟲中間宿主是絕不可少的),其機理尚不清楚。

  五口動物有宿主的專一性,但宿主受的傷害並不嚴重。人偶爾吃未煮熟的中間宿主的肉也可以被感染,但幼蟲在人體內不能達到成體,而在數周內死亡。

  五口動物的分類位置不定,因為成體的外部特征和內部器官系統高度適應體內寄生而變化瞭。幼蟲期也是寄生的,失去瞭許多可以反映系統發生的特點。五口動物一直作為一個獨立的門。但有些不符合節肢動物的特點,如成體無足,隻有前面有4個幾丁質的鉤,表皮非幾丁質的,幼蟲的足不分節。但它們的精子形態與甲殼動物鰓尾類(鲺,魚的體外寄生蟲)接近。表皮的超微結構等研究結果支持五口動物為一類高度特化的甲殼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