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繪瓷品種。主要產於景德鎮窯。名稱首見於明嘉靖《江西大志》,指為“用燒過純白瓷器饋彩,過爐火燒成”的瓷器。今日所謂五彩主要有兩類:①圖案用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共同組成,稱青花五彩,已知最早的產品出於宣德(1426~1435)景德鎮禦器廠;②圖案全用釉上彩色組成,稱釉上五彩,其工藝源頭可上溯到金代磁州窯系的加彩。僅憑工藝,青花五彩與鬥彩難以區別,名稱的不同出於風格的差異。嘉靖(1522~1566)、萬曆((1573~1620)禦器廠的作品為青花五彩的典型,其圖案多較滿密,色彩濃艷,效果強烈,風格大異於成化鬥彩的優雅。釉上五彩入明數量漸多,嘉靖時代繁榮,效果仍極強烈。清以來五彩又稱“古彩”、“硬彩”,多屬釉上五彩。康熙(1662~1722)是鼎盛期,其紅綠色有濃淡深淺之分,出現瞭釉上藍彩和黑彩,金、銀彩也大量使用,紋飾題材極為廣泛,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走獸、博古等應有盡有,其中人物故事尤被稱譽。

清康熙年間五彩蘭亭會瓶 (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