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西北部的內陸湖,分屬東、西阿塞拜疆二省。古名馬蒂阿努斯湖,後更名烏魯米耶湖。巴列維王朝禮薩王時代(1925~1941)曾易名禮薩湖。1979年王朝覆滅後,再更現名。地處札格洛斯山脈北端的高盆地內,湖面海拔1 275米。平面輪廓扁長,略作北北西—南南東延伸,長約140千米,寬40~56千米。按面積是伊朗及整個西南亞最大的湖泊,大小隨季節變動於5 200~6 000平方千米之間。深度一般不足7米,最深166米。湖南部約有大小島嶼50個。其中的沙希島,當湖水水位下降時,與東岸相連成半島;水位上升時,東岸及南岸大片土地被淹,變為鹽沼。入湖河川以從南部註入的紮裡內河最長。湖水補給春季最大,高峰一過,水量很快減少,幹旱的夏季水量微不足道。湖面相應有0.6~1米的漲落。水位除年度、季節性變化外,尚有以12~20年為周期的長期波動,變幅在1.8~2.7米間。表層水平均溫度1月為−2℃,7~8月為35℃。湖水鹽度高,春季為8~11,秋末達26~28。主要鹽分氯、鈉和硫。湖鹽是當地主要資源。湖內隻有少數能適應高鹽的生物,湖岸有麻鴨、紅鸛、鵜鶘以及候鳥棲息。1967年被政府劃為濕地保護區。湖畔為多民族聚居地,有庫爾德人、土耳其人、波斯人、亞美尼亞人等。附近有不裡大士和烏魯米耶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