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轄地級市。位於自治區境中部,鄰接內蒙古、陝西和甘肅。臨黃河。轄利通區、紅寺堡區和鹽池縣、同心縣,代管青銅峽市。面積20 733平方千米,人口127萬(2011),回族占51.76%。市人民政府駐利通區。秦為富平縣。東漢初,為北地郡治。北魏古靈州城移至市境內,後在此設置回樂縣,為靈州、臨河郡、普樂郡的州、郡治。1950年設吳忠市(縣級),,1963年改縣,1983年復設吳忠市(縣級),由銀南行政公署領轄。1998年撤銷銀南地區和縣級吳忠市,設立地級吳忠市。境內南部為丘陵山地,北部為平原,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1 118~1 455米之間。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遲、夏熱短、秋涼早、冬寒長,幹燥少雨雪,年平均氣溫8.8℃,平均年降水量193.4毫米。農業主產稻谷、小麥,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稱譽,為寧夏著名的高產穩產、旱澇保收的地區,也是寧夏商品糧基地和發展林牧副漁及多種經營農業基地。畜牧業以飼養奶牛為主,兼產肉牛、羊、禽、蛋、魚。中藥材有枸杞、甘草、黃芪、柴胡、馬黃、大薊、酸棗等。建材原料有水泥灰巖和沙礫石。工業以化工、電力、乳制品、食品加工等業為重點。有包蘭鐵路貫境,有109、211、307國道和銀(川)西(安)、銀(川)平(涼)公路為幹線。名勝古跡有董(福祥)府、吳忠街心公園、一百零八塔、牛首山寺廟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