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畫傢。元四傢之一。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梅沙彌。又自題其墓曰“梅花和尚之墓”。浙江嘉興魏塘鎮人。年輕時曾學習理學,終其一生閉門隱居,除精研儒傢經典外,還旁通佛傢、道傢學說。常往來於嘉興、杭州一帶,以賣卜為生。所居住室曰“梅花庵”。平時喜與僧人貧士為友,閒時放情於山水之間,以詩文書畫自娛。詩文著作有後人輯集的《梅道人遺墨》《梅花庵稿》<傳世。吳鎮墓在其傢鄉魏塘鎮梅花庵西側,明萬歷(1573~1620)以後經地方集資修建,添築祠堂,並有陳繼儒撰寫的《梅花庵記》等,至今遺跡猶存。

《漁父圖》(故宮博物院藏)

  吳鎮以擅畫山水和墨竹著稱。他的山水畫師法董源、巨然,而有新的變化。題材多描寫漁夫和隱逸生活,用以寄托他隱遁避世的思想情趣。畫法多用披麻長皴,兼用厚重的點苔法,取得濃淡濕潤的水墨效果,以表現山川洲渚平遠、幽深的不同景色。構圖、意境亦富於變化。變董源、巨然的淡墨輕嵐而為沉雄鬱茂。作品很少用幹筆皴點,充分發揮水墨豐潤、渾然一體的特色,自成一派,對後世影響深遠,明代沈周、文徵明等人多以他為師法。傳世作品中,《雙檜平遠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作於泰定五年(1328),是迄今所見最早的一幅,筆法嚴謹,水墨渾厚,氣勢雄偉。他一生創作多幅《漁父圖》,如50歲以後所作《漁父圖》4幅(其中2幅藏故宮博物院),畫面景物基本相似,大多是一葉漁舟,隨波蕩漾,周圍蘆荻洲渚,水天相連,境界迷濛空闊。相同題材的《漁父圖》(美國弗裡爾美術館藏)、《秋江漁隱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作品中的漁父、船、篷、漁具,畫得雖簡括,卻頗具形態。還有一卷《嘉禾八景圖》,描寫嘉興地區八處景色,每處都註明地點名稱,為寫實之作,在元代文人山水畫中很少見。他兼長水墨竹石,取法文同,又受高克恭影響。喜用禿筆重墨,筆鋒勁利沉著,氣勢渾厚豪邁,在當時各傢竹派中,自成一格,曾作過數本《竹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