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學傢、教育傢。生於江蘇常熟,卒於湖北武漢。1913年考入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1922年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在威斯康星大學、密蘇裏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27年赴歐洲考察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的社會情況。1928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大夏大學社會學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教務長,1935~1937年兼任上海暨南大學海外文化事業部主任和教務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隨部分大夏大學師生內遷貴陽。1941年2月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1943~1945年兼任昆明譯員訓練班副主任,主持訓練瞭約3 000名大學生,擔任美軍來華抗日作戰部隊的譯員。1946年任清華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兼教務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任西南民族學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館館長、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82年調中南民族學院,任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還曾擔任中國社會學會、中國民族學研究會、中國人類學會、中國世界民族研究學會、中國民俗學會、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哲學社會思想研究會、北京市社會學學會和武漢市社會學學會的顧問,湖北省社會學學會名譽會長等職。

  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吳澤霖和孫本文、吳景超、陳達、許仕廉等先後發起組織東南社會學會和中國社會學會,並組織出版定期刊物。抗日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常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族學調查,積極倡導發展中國民族博物館事業。吳澤霖致力於社會學、民族學和民族學博物館事業的研究,對中國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學科基礎的奠定和發展作出瞭貢獻。主要著作有《社會學及社會問題》、《現代種族》、《社會約制》、《世界人口問題》(與葉紹純合編)、《貴州苗夷社會調查》(與陳國均合編)、《貴州定番縣鄉土教材調查報告》、《貴州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區苗族的婚姻》等,並有譯作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