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晉南朝瑯邪王氏一門墨蹟摹本。摹於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697),遼寧省博物館藏。

  萬歲通天二年,武後於同鳳閣(中書省)詢問侍郎王方慶傢藏先人書法情況,王遂以十代從伯祖王羲之等28人書跡共10捲進呈。武則天命人將原跡鉤摹複製留存宮內,原跡賜還王氏。現存者為當時鉤摹複製的其中一卷,包括王羲之、王薈、王慈每人2帖,王徽之、王獻之、王僧虔、王志每人1帖,共7人10帖,後世合稱《萬歲通天帖》。王羲之等7人均出於瑯邪王氏,100帖皆為尺牘墨跡。現存此卷高26.2厘米,長260.4厘米,硬黃紙本,卷後有宋代嶽珂、元代張雨、明代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題跋。

  此卷雖為復制品,但為留存宮內的藏品,鉤摹十分精細傳神,不僅筆鋒跡纖毫畢現,就連原卷紙地的破損也一一描出。在王氏原跡蕩然無存之今日,此帖價值堪等同原跡,對於研究王羲之一族的書法風格以及東晉南朝的書法發展均屬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