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節日。教皇格列高利四世於837年指定11月1日為“天下聖徒之日”(all hallows day),以向所有聖人致意。萬聖節前夜稱作萬聖節前夕,開始舉行慶祝活動(見圖)。

好萊塢萬聖節大狂歡>

  此節多認為源於古代凱爾特人的秋天祭典(又說鬼節)。10月31日被凱爾特人認為是秋天正式結束的日子,11月1日是冬季的開始,即新年伊始。相信故人的亡魂會在新年前回到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以獲得唯一再生的希望。傳說,當年死去的人的靈魂會在萬聖節前夜造訪人世。因懼怕死魂來奪生,活著的人在這一天熄滅燈火,讓死魂無法找尋活人,並在屋前院後擺些糖果及其他食品喂鬼魂。“宴會”結束後,年輕人戴上面具,扮成鬼怪精靈,拎著刻好的蘿卜燈(最初無南瓜)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之後,人們重新燃起燈火,開始新一年的生活。此俗被公元1世紀占領當地的羅馬人接受。“百鬼夜行”的說法至今仍在愛爾蘭和蘇格蘭的一些地方流傳。另一說,認為與古羅馬紀念果樹女神波摩那的節日有關。

  如今,萬聖節的宗教色彩已十分淡薄,而充滿瞭喜慶意味。人們打扮古怪,參加化裝舞會;各傢準備好南瓜燈和糖果;兒童要逐傢索要糖果,不給的人會被認為不夠慷慨。朋友、傢人間互寄賀卡祝萬聖節快樂也是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萬聖節已成為西方很普通的季節性節日,很多人將此看作是秋季結束、冬季到來的轉折時節。因後來主要是兒童過此節,故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建議,1965年起在此日為兒童基金會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