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作傢。生於奧帕瓦城附近的哈伊鎮,卒於佈拉格。童年在貝內肖夫城度過。畢業於醫學院,後當醫生。在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時期,參加進步作傢行列。曾發起成立現代派文藝團體旋覆花社,並擔任第一任主席。以後加入捷克共產黨。納粹佔領時期,因參加反法西斯鬥爭而慘遭殺害。萬丘拉於20年代開始創作。第一部小說《麵包師揚·馬爾胡爾》(1924)描寫一個老實的勞動者怎樣在資本傢殘酷的剝削下被折磨至死的過程。小說《耕地與戰場》(1925)、《最後審判》》(1929)描寫瞭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可怕的戰爭場面以及混亂的社會生活,同時預告舊世界就要結束。小說《三條河流》(1936)描寫一個農民出身的學生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走上革命道路的過程。《慕尼黑協定》簽訂後,作者根據捷克的神話傳說、著名的歷史事件等編寫瞭《捷克民族歷史圖畫》(3卷,1939~1940,其中第3卷未完稿),出版後鼓舞瞭正在與德國法西斯鬥爭的捷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