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相聲藝人。原名李佩亭,後改名李德鍚,萬人迷為其藝名。北京人。病逝於瀋陽。自幼隨藝名“萬人迷”的祖父李廣義學說相聲,以“小孩哏”稱譽當時,人稱“小萬人迷”。祖父去世後承其藝名,以“萬人迷”行世。10歲時正式拜恩緒(後改名恩培)學說相聲;15歲再拜窮不怕的弟子徐有祿(一作徐有福)為師,主要學習單口表演的節目與技巧;後來又拜窮不怕的另一弟子富有根為師,學習其以文字遊戲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文哏段子。因師承多門,技技藝全面,20餘歲出道行藝後即紅遍京城。他不僅廣拜名師,而且廣結同賢,先後與當時著名的相聲藝人張德泉(張麻子)、馬德祿和張壽臣合作演出。其相聲表演以“怪”著稱,屬冷面滑稽派。會演的段子甚多,早期有《鈴鐺譜》、《反七口》、《學四相》、《學四省》等,後來以《大審案》、《交租子》、《耍猴兒》、《洪洋洞》、《文明詞》等成名,同時還加工演出過《老老年》、《對對子》、《哭當票》、《全德報》等傳統段子。張壽臣後來擅演的《古董王》、《五人義》、《三近視》、《大夫上任》等單口相聲段子,也是由他傳授的。他常演的節目還有單口相聲《滿漢鬥》、《日遭三險》,對口相聲《醋點燈》、《八扇屏》、《繞口令》,以及群口相聲《扒馬褂》、《四字聯音》等。《地理圖》、《報菜名》和《八扇屏》被灌制成唱片發行。他表演的相聲較之前人更趨文雅整飭,主題思想也更加完整鮮明,大大提升瞭相聲的藝術品位,時人因之稱譽他為“相聲大王”。他的行藝足跡遍及天津、保定、上海、濟南、開封等地。他是相聲史上具有承前啟後意義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