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中期的繪畫派別。因蘇州為古吳都城,有吳門之謂,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均屬吳郡人,故稱。在吳門派崛起之前的明代初期,江南蘇州、無錫地區已經有一批畫傢,如杜瓊、劉玨、陳汝言、徐賁、陳暹等人,他們大都擅長詩文,有較高的文學修養。繪畫上主要繼承元代黃公望、王蒙、吳鎮傳統,創作以筆情墨趣為主的文人畫。他們的藝術給吳門派的開宗人沈周以直接或間接影響,故可稱為這一畫派的前驅。由於當時受皇室賞識的宮廷院體繪畫以及別具一格的浙派稱雄畫壇,杜瓊瓊等人的作品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註意,他們的主要活動為文學創作,故未自成派系。

唐寅《陶穀贈詞圖》

  宣德(1426~1435)年間,蘇州誕生瞭吳門派開宗大師沈周,繼起者有文徵明、唐寅、仇英,他們在藝術上較全面地繼承瞭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並形成各自的獨特風格,開創一代新風,取代院體和浙派而占據畫壇主位,歷時150多年。畫史將沈、文、唐、仇並稱為吳門四傢明四傢,為吳門派的代表畫傢。這四位畫傢雖同時崛起於蘇州,但風格迥異,各有師承。沈周主要承元代文人畫衣缽,以簡練渾厚、蒼勁雄健的粗筆畫見長。文徵明從學沈周,並吸取趙孟頫、王蒙畫法,以縝密工致、文靜清秀古雅的細筆畫著稱。他們主要發展瞭元代文人畫傳統,註重筆墨表現,強調感情色彩和幽淡的意境,追求平淡自然,恬靜平和的格調,其畫風奠定瞭吳門派的基調。唐寅的山水畫主要師承李唐、劉松年,並適當融會文人畫技法,形成筆法挺健細秀,墨色淋漓融和,風格謹嚴而清逸的藝術特色。仇英初學周臣,後悉心臨摹歷代名跡,尤著力於劉松年、趙伯駒,擅作精細鮮麗的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唐、仇兩人均從南宋院體繪畫入手,並遠追北宋名傢,重視主題、結構,講究真景實感,造型準確,筆墨謹嚴,風格柔韻雅秀,其藝術行利兼備,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