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畫傢。原名啟曆。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江蘇常熟人。其十一世祖吳訥為明朝都禦史,父吳士傑早亡,傢境衰落。青少年時學經學於陳瑚,學詩於錢謙益,學琴於陳岷,學畫於王時敏、王鑒,稍長以賣畫為生。甲申(1644)明亡,痛心國難。康熙元年(1662)母、妻相繼亡故,萌發出世念頭,先接近佛教,與虞山破山禪寺默容和尚多有往來,探討佛理。後皈依天主教,教名西滿。曾隨比利時傳教士柏應理南下澳門門,有赴歐洲修道的打算,後未能成行,滯留澳門。康熙二十一年(1682)為天主教耶穌會修士,二十七年(1688)任司鐸。歸上海、嘉定一帶傳教30餘年。吳歷以山水畫聞名於清代畫壇。在王時敏、王鑒傢中廣泛臨摹宋元名傢作品,尤其對於吳鎮、王蒙兩人用力最深,為掌握筆墨技法打下瞭良好的基礎。他能對前人傳統加以融合、變化,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面貌,既有北方山水剛勁雄偉的氣魄,又有南方水鄉淡雅渾樸的情調。其早年作品似王鑒,不多見;中年著重吸取王蒙、吳鎮之長,用筆細潤沉著,擅用重墨,積墨;50~70歲創作甚少;70歲以後作品漸多,水墨渲染和幹筆枯墨並用,反復皴染,沉鬱蒼秀,最具特色。中年時作品《琵琶行圖》《消夏圖》《湖天春色圖》《興福感舊圖》等;晚年時作品《泉聲松色圖》(見圖)、《橫山晴靄圖》《陶圃松菊圖》等,皆為存世佳作。書法學蘇軾,又善詩,著有《墨井詩鈔》、《三巴集》、《三餘集》等。與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惲壽平齊名,合稱“四王吳惲”,或“清初六傢”。

《泉聲松色圖》(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