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督教教育傢,著名學者。本名吳震春,字雷川,40餘歲後以字行。生於浙江錢塘,卒於北平。童年與青少年時期,在徐州、清江浦度過,主要為將來參加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作準備。16歲考得秀才,24歲中舉,28歲中進士,被點為翰林。戊戌變法和庚子之亂以及八國聯軍入侵,使之失去傳統入仕機會,回清江浦閒居6年。後因父母相繼謝世服孝,再度失去入仕機會。17歲時成婚,中年喪妻喪子後一直獨居。1905年曾接受江北高等學堂校長職位,任職4年。辛亥革命後後,曾短期出任杭州市長。1912年任中華民國教育部參事,主管部內秘書工作,直至1925年。並自1922年起,兼職任燕京大學國文教師。1926年辭去教育部工作,開始任專職教授,直至1941年燕大關閉。其間,曾於1929~1934年出任燕大校長。在教育部任職時接觸基督教,於1915年10月受洗,加入北京東太平街中華聖公會,之後積極參與教會工作。在回應五四之後的批判宗教運動中,其所參與和領導的“生命社”提倡“基督教新思潮運動”,並成立瞭北京證道團,出版《生命》月刊。在1922~1927年的非基督教運動沖擊中,正式脫離“生命社”,組成“真理社”,出版《真理周刊》,與西方教會脫離關系,拒絕任何外國人加入其組織,力倡有中國風格的基督教。在溝通基督教與中國文化關系上,寫有三本系統性論著:《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基督徒的希望》《墨翟與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