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作傢。良禮彬人。高中畢業後當過公務員、圖書館長、教師、報刊編輯。妻子杜阿瑪也是一位著名作傢兼新聞工作者。1933年曾辦《發展》月刊,以“發展貌拉”為筆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辦《人民報》,直至1967年停刊一直任主編,又改用“人民吳拉”為筆名。1947年上緬甸作傢協會成立,任主席多年。因抨擊時政曾3次入獄。寫過一批獄中紀實特寫與小說,在他的帶動下形成瞭20世紀50~60年代風靡緬甸文壇的“鐵窗文學”潮流。他的代表作有寫被損害被侮辱的女囚的《隨隨風飄蕩》(1957),寫兒童犯罪的《籠中小鳥》(1958,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學獎),短篇特寫集《監獄與人》(1959,獲緬甸文學宮文學獎),描寫一個抗日英雄成長的艱辛歷程和他退役後失業淪落為囚徒的小說《戰爭、愛情與監獄》(1960)。還寫過《一個記者的自述》(1970)等自傳體小說。對緬甸各民族民間故事頗有研究,曾在廣泛收集的基礎上編輯出版瞭緬甸民間故事系列40餘冊。他是20世紀60~70年代緬甸文學界主張寫作口語化的倡導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