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傢。重慶人。生於江蘇南京。195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歷任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和研究員。1984年以來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全國政協九屆、十屆常委兼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改革》、《比較》雜誌主編。曾在耶魯大學、牛津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任客座研究員或客座教授。致力於比較制度分析和社會主義經濟改改革的理論與政策的研究。他提出的改革應當以建立市場經濟為目標,應當縮小國有經濟范圍,發展私營經濟,實現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應當建立法治,實行憲政民主等主張,對中國改革有重要影響。主要著作有《經濟改革問題探索》(1987;俄文版,1990)、《中國經濟改革的整體設計》(合著,1988)、《中國經濟的動態分析和對策研究》(合著,1988;韓文版,1989)、《論競爭性市場體制》(合著,1991)、《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1992)、《現代公司與企業改革》(1994)、《何處尋求大智慧》(1997)、《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戰略與實施》(1999)、《改革:我們正在過大關》(2001)、《十年紛紜話股市》(2001)、《轉軌中國》(200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