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學傢。安徽歙縣人。生於徽州,卒於北京。1914年入南京金陵中學就讀。1915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1923年赴美入明尼蘇達大學主修社會學,獲學士學位。1925~1928年入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師從R.E.派克、E.W.伯吉斯等,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1928年回國,任金陵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教務長。1935年底任國民政府行政院秘書,1937年任經濟部秘書。1947年回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1952年任中央財財經學院教授。1953年後一直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社會組織》(1929)、《都市社會學》(1929)、《社會的生物基礎》(1931)、《第四種國傢的出路》(1937)、《劫後災黎》(1947)。

  吳景超是中國社會學界研究都市社會學的先驅人物,其《都市社會學》為中國最早的都市社會學著作。全書在方法上註重社會學的觀點,主張研究都市從實際研究下手;並簡明扼要地闡明瞭都市社會學的研究范圍,介紹瞭西方都市社會學的研究方法,還進一步探討瞭理想都市等問題。吳景超註重從經濟的角度研究社會,倡導工業化運動,認為唯有工業化始可提高人民生活。這一思想在他的代表作《第四種國傢的出路》中有充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