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流派。因其領袖沈璟是江蘇吳江人而得名。作為吳江派的領袖,沈璟的曲學主張主要有兩點:①格律第一,“寧協律而詞不工”(呂天成《曲品》引)。②戲曲語言崇尚本色。吳江派也被稱為格律派本色派。吳江派以它的活動地區而言,不僅兼指昆山和蘇州,而且包括蘇南和浙江部分地區。主要成員有王驥德(浙江紹興)、呂天成、葉憲祖(浙江餘姚)、顧大典、馮夢龍(蘇州)、範文若(松江)、蔔世臣(嘉興)、沈自晉(吳江))等。可見,所謂吳江派,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吳江派在曲壇上影響較大的有戲曲作傢,也有戲曲理論傢,他們在理論上都重視格律。如呂天成的劇作除雜劇《齊東絕倒》外都已失傳,而以《曲品》知名。葉憲祖被呂天成看作沈璟的高足,他的傳奇現存《鸞撝記》等數種,重格律而少才情。但這並不表明吳江派曲傢從戲劇觀到創作風格都與沈璟完全一致,顧大典的《青衫記》相鄰韻部混用,可見顧大典對曲律的見解顯然與沈璟不同;越中曲傢王驥德認為“本色”即是白居易那種老嫗可解式的通俗和不以律害意,而不是像沈璟提倡的那樣隻取其聲而不論其義(《曲律》卷三、《雜論》卷三九上)。吳江派事實上成為昆腔的正宗。片面強調格律雖不可取,但也不可否定,吳江派在理論和創作上對昆腔曲律的規范化產生瞭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