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摩揭陀首都。為佛陀在世時的主要弘化地之一。位於今日比哈爾邦邦巴特那縣南方的拉吉基爾(Rājgir)。初名矩奢揭羅補羅(上茅宮城),或作山城。相傳頻毗娑羅王時,王城遭火燒毀,於城北平地另建,遂有新舊王舍城之分。相距僅數裏。舊城故址在今拉吉基爾村南,是摩揭陀故都。頻毗娑羅與阿闍世王時,王舍城為極盛繁華的商業中心。後烏陀耶遷都華氏城,王舍城逐漸衰落。頻毗娑羅王曾先後在舊城和新城接見釋迦牟尼,今王舍城附近仍有不少有關釋迦牟尼的古跡。舊城中有耆闍崛山(靈鷲山),,是佛生前說法禪定處,城西北山上卑缽羅石室是釋迦飯後坐禪之處。山谷中還有溫泉,四周山上有耆那教廟宇,耆那教第二十世祖誕生於此城,故又是耆那教徒的聖地。城內有許多重要佛教遺跡,如佛生前住過的竹林精舍祇園精舍,以及佛滅後第一次結集經律的七葉窟。據《大唐西域記》卷九所載,王舍城附近還有佛陀降伏醉象處的紀念塔、無憂王石柱、佛舍利塔等佛教遺跡。此外,著名的那爛陀寺建於王舍城北十餘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