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揚州評話藝人。江蘇揚州人。卒於北京。出身於揚州評話世傢,父親王玉堂、伯父王金章都以說演《水滸》著稱。父親是傑出的揚州評話藝人鄧光鬥的再傳弟子。他7歲從父學藝,12歲開始登臺。青年時期一度就學於說《三國》的名傢康國華及劉春山,把從父親那裏學來的善於“說表”,和康、劉兩位善於“做演”的長處加以結合,提煉發展,經多年的藝術實踐,終成一格。他的揚州評話表演說表細膩,語言講究,內容謹嚴嚴,張弛有致。為說好《水滸》,對武術擊技進行過深入瞭解,又吸收許多民間傳說,對原書中的相關情節進行大幅度豐富擴充,對英雄人物的刻畫,細致而不累贅,壯美而不粗疏。經過他幾十年表演實踐的苦心經營和創造性加工,使傢傳的《水滸》,在廣泛繼承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發展成為主要由武松、宋江、石秀和盧俊義4個人物串聯起來的4個“十回書”,幾乎段段精彩異常、回回引人入勝,與別人的同名節目大為不同,人稱“王傢《水滸》”或“王派《水滸》”。

王少堂表演揚州評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王少堂在政治上追求進步,藝術上更加圓熟。1958年被選舉為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傳人以兒子王筱堂和孫女王麗堂最為著名。20世紀50年代以來,有關方面組織力量對王少堂說演的揚州評話《水滸》進行研究整理,1959年和1985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瞭揚州評話研究小組等整理的《武松》和《宋江》兩個十回書。1989年,在他誕辰100年之際,中國曲藝出版社出版瞭金江根據“王派《水滸》”的傳人、王少堂的孫女王麗堂的表演整理的《武松》十回書。1995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又集中出版瞭由汪福昌、費力、吳潤生根據王麗堂的表演整理,郭鐵松和王鴻審定的《宋江》、《石秀》和《盧俊義》3個十回書,使他及其傳人創造的“王派《水滸》”話本得以完整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