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朝宋文學傢。祖籍瑯邪臨沂(今屬山東)。王弘之子,宋宗室劉義慶女婿。曾為宣城太守,政事荒怠,唯以遊獵為務。元嘉二十八年(451),魏軍進逼江北,王僧達請入衛京城。元嘉三十年(453),劉劭弒文帝自立。劉駿入討,王僧達南奔迎候,劉駿命為長史。劉駿即位,授尚書右僕射,征虜將軍。王僧達頗為自負,認為是江左第一高門,一二年間即可為宰相,但是其狂傲的性格令孝武帝劉駿很難相容,一年之內5次遷其官位,最後讓他出為吳吳郡太守。孝建三年(456),遷太常,頗多怨言,被免官。後又為臨淮太守。大明元年(457)遷左衛將軍,領太子中庶子。次年,遷中書令。王僧達因為門第高顯,鄙薄路太後的姪孫路瓊之,為太後所怨;又因為在朝中屢有非議,後來被謀陷造反,於大明二年八月在獄中賜死。詩今存5首。鐘嶸《詩品》將其與謝瞻、謝混、袁淑、王微等人同列為中品。其詩立意平庸,而著意雕琢,但也有一些佳句。如《答顏延年》中“輕雲出東岑,麥壟多秀色”,筆調輕靈,景色清新;《和瑯邪王依古》中“仲秋邊風起,孤蓬卷霜根。白日無精景,黃沙千裡昏”等句,寫邊塞風光,也頗有蒼莽之氣。有文5篇,其中《祭顏光祿文》為《文選》所收錄。《隋書·經籍志》著錄《王僧達集》10卷,已佚。今存詩文收入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