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哲學傢。字幼清,學者稱他草廬先生。撫州崇仁(今屬江西)人。歷任江西儒學副提舉、國子司業、翰林學士、國史院編修、太中大夫等官職,但多“旋進旋退”。究心於理學,被稱為“經學之師”。諡文正,封臨川郡公。著作有清人彙編的《草廬吳文正公全集》。吳澄認為,天地、日月和人物的形成,本於“一氣”。“一氣”即清濁未分的“混元太一”。但“太一”之上,又有太極。太極無形無象、無增無減、寂然不動動,“至尊至貴無以加者”。太極在陰陽中,含動靜之理,主宰“太一”,化生二氣五行以至天地萬物。吳澄的著作中還有以象數學論說自然萬物、道德性命的內容。他認為,太極本是“全體自然”,稱為“天”、“理”;它“付與萬物”,稱為“命”;“物受以生”,稱為“性”;“具於心”,稱為“仁”,因此理、心、性本來為一。在此基礎上,他認為要體悟天理,當以“尊德性”為本,要反求於己,因為人性本具善端,天理具足。這些思想表現瞭調和朱熹、陸九淵學說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