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教育傢、指揮傢。江蘇武進(今常州)人。生於武進,卒於海難。早年在傢鄉讀小學和師範。1922年底入北京大學附設音樂傳習所,從劉天華學二胡及琵琶,從嘉祉學鋼琴。1927年畢業後在北京師範學校任教。同年冬上海國立音樂院成立,他在此校任二胡及鋼琴副科教師。其間曾在《樂藝》上發表他編配的《合樂四曲》(集自《瀛州古調》)之一《飛花點翠》,並著文闡述改編的意圖是想改變中國民樂合奏隻有齊奏而沒有和聲及外來形式的配器的狀況。此外還發表瞭配以以鋼琴伴奏的二胡獨奏曲《秋感》及歌曲。1931年赴比利時學習,先在佈魯塞爾南沙爾勒瓦的音樂學院從F.古曩學習和聲,獲和聲考試一等獎;後入佈魯塞爾音樂學院繼續從古曩學習作曲課程,並從H.夏顯學習指揮,曾獲賦格比賽二等獎,並參加學生指揮音樂會的演出。歸國後,曾任內政部音樂編輯委員會主任。1938年任廣西省政府參議及廣西省音樂幹部訓練班主任。1940年在重慶任國民黨中央訓練團音樂幹部訓練班副主任。後任江津百沙女子師范學校教授、音樂系主任。1942年以後,任重慶國立音樂院代院長、院長,兼音樂院實驗管弦樂團指揮,曾指揮一些西洋古典樂曲以及他自己創作的合唱曲《中國人》的演出。他認為培養管弦樂隊的演奏人才必須從幼年開始,因而於1945年開辦瞭音樂院附設的幼年班(後改少年班),培養瞭一批優秀的樂隊演奏人員。1949年在赴臺灣的途中遇海難而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