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代小說傢。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先世江蘇漣水人。生於淮安山陽(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卒於山陽。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而敗落為小商人的傢庭。吳承恩自幼敏慧,又好學習,博極群書。他好奇聞,閱讀過大量的野言稗史,受到民間文學的積極影響;又喜讀“善模寫物情”的唐人傳奇,從中吸取營養。吳承恩早年曾希望以科舉進身,然而屢試不中,中年以後才補為歲貢生。迫於傢貧母老,他很不情願地當瞭長興縣丞。不久,因“恥折腰”遂拂袖而歸歸(天啟《淮安府志》),後來又一度擔任過品級與縣丞相近而為閑職的荊府紀善。晚年歸居鄉裡,放浪詩酒,以賣文經商為生,貧老以終。

  吳承恩平生與沈坤、朱日藩、李春芳為莫逆之交。三人都通過科舉考試而飛黃騰達。官至首輔的李春芳,曾在仕進上積極鼓勵和幫助吳承恩。吳承恩還曾與吳中名士、先輩書法傢兼詩人的文徵明和王寵交往,詩酒唱和,他們疏狂自傲,不合時流的精神風貌彼此相通。在長興當官時,與後七子之一的徐中行有較密切的交往。晚年鄉居,與陳耀文、陳文燭和邵元哲等結為翰墨交。

  吳承恩酷愛唐人傳奇,曾仿唐人牛僧孺《玄怪錄》和段成式《酉陽雜俎》而創作傳奇小說集《禹鼎志》。此書體制不大,僅“十數事”。原書已佚,今僅存《自序》一篇(收入《射陽先生存稿》卷二)。《花草新編》是吳承恩編選的一部詞集,合唐《花間集》及宋《草堂詩馀》二集為名。所選上自唐代開元,下迄元代至正,由作者生前手定並作序,辭世後由丘度刊刻行世。刊本已佚,今存殘抄本4冊約4卷,藏上海圖書館。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巨大影響的是他的長篇小說《西遊記》。《西遊記》100回,是吳承恩對傳統題材加以改造,註入他對現實生活的感受認識,再創作而成的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神話小說。《西遊記》創作的時期不可確考,一般認為是他晚年所作。

吳承恩墓

  吳承恩一生詩、文、詞創作數量不少,因無子嗣,去世後大部分亡佚。後由“親猶表孫,義近高弟”的丘度,從親友中遍索遺稿,編訂成《射陽先生存稿》4卷,包括詩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詞38首。1930年曾據原刻本鉛排出版,後原刻本被運往臺灣。1959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據1930年鉛印本重加輯校,並易名為《吳承恩詩文集》重新出版,成為目前最全的一個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