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銅時代文化。因江西省樟樹市吳城遺址而命名。遺址主要分佈於贛江流域,以江西新幹、樟樹以北的贛江中下遊和鄱陽湖區最為密集。年代約為西元前1427~前1038年,相當於中原地區鄭州二裏崗上層早段至殷墟四期早段。是長江以南地區最早跨入文明門檻的考古學文化。

圖1 青銅器蓋

圖2 原始瓷豆

   城址 以吳城城址最有代表性。城址平面近圓角方形,整體略呈西北—東南向,北寬南窄,其中北城垣長約1 000米,南城垣長約740米,東城垣長約666米,西城垣長約554米,城內面積61.3萬平方米。吳城城址作為吳城文化的中心及方國都邑的所在地,城內佈局有明顯的功能區分,包括祭祀區、制陶區、居住區、墓葬區等。其中祭祀區處於城內中心部位,表明宗教祭祀活動是當時吳城文化最高統治者的主要活動和對屬下實行統轄的重要手段之一;燒陶、冶鑄等手工業作坊區雖不在中心位置,但也在城內,說明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受到官方的控制。

  經濟與文化生活  吳城文化的遺存包括大量陶器、青銅器、石器等。陶器包括灰陶、紅陶、硬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器類有鬲、甗、甑、盆、豆、罐、尊、爵、斝。青銅器數量不多,主要出土於墓葬。以青銅兵器、生產工具為主,容器較少。其中生產工具有錛、鑿、鍤、刀,兵器有矛、戈、劍,禮器有尊、鼎、斝等。吳城遺址發現大量鑄造青銅兵器和生產工具的石范,由此判斷,青銅生產工具和兵器的鑄造應是在吳城本地。吳城遺址還發現大量刻畫文字或符號,主要刻劃或戳印於器物的口沿、肩和底部。還有一種在制坯前拍好紋飾之後,再把器表上的紋飾刮削掉,然後用模具壓印上去的壓印文字,筆畫端正,鐫刻精工,顯示出高超的工藝水平。

  文化關系 吳城文化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相當於早商三期,文化面貌以地方特色為主但又反映出強烈的中原文化影響;第二期年代相當於商代中期;第三期年代約相當於晚商階段,與一、二期相比,地方特點更加突出。吳城文化是受中原商文化的地方文化,並吸收瞭周鄰文化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