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術語。梵文avidya的意譯。意為“癡”、“愚癡”。與惑是同義詞。既是十二因緣中的一個環節,也是“三毒”的根本煩惱的一個方面。《俱舍論》中說癡的本質就是不瞭解“諦寶業果”(《俱舍論》卷十),亦即不知道何謂四正諦,不敬三寶,無知而無畏因果報應。在佛教看來,無明是對人世真實的無知,是根本的煩惱,是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的輪回的根本發動力。大乘佛教中,無明已經不僅僅是對人生真實的無知,而是人心的一切虛妄分別是非的活動。《大乘乘起信論》說:“一切法本來唯心,實無於念,而有妄心,不覺起念,見諸境界,故說無明。”整個世界在人心中喚起的表象和觀念都是無明幻妄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