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於日本的文學流派。又稱“新戲作派”。代表作傢是石川淳、阪口安吾、太宰治、織田作之助和伊藤整。這批作傢的創作體現瞭二戰之後的特殊世態,總體特徵是否定傳統社會的權威與秩序,並將現實幻覺化。他們時常以“毀壞自我”的形式反抗傳統,因而評論傢小田切秀雄又將其稱作“反秩序派”。無賴派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作傢是太宰治。重要作品有《斜陽》、《維揚之妻》和《喪失為人資格》。而從從理論上概括出這一學派文學觀念特征者,則是另一位代表作傢坂口安吾。坂口安吾在其重要論文《墮落論》(1946)中主張徹底的墮落,其戰後名言是“人活著,人墮落”。他斷言墮落的原因是先天性的,永久性的,並非緣於二戰的失敗。因為是人而墮落,因為活著而墮落。坂口安吾認為人類社會終究無法排除人類的真實,包括邪惡與墮落。墮落自然具有副作用,但坂口安吾認為同時也有積極作用。正因如此,“無賴派”作傢認定靠他們的自我否定與破滅,可以動搖居於統治地位的傳統價值觀或倫理觀,進而令讀者無望的生活方式獲得某種貌似“合理”的依據。“無賴派”作傢並無共同的文學主張,卻體現瞭共同的精神實質。坂口安吾的小說代表作是《風博士》(1931)、《白癡》(1946)、《外套與藍天》(1946);石川淳的代表作是《黃金傳說》《廢墟上的耶穌》織田作之助的代表作是《世態》(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