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無機物質組成的纖維狀物質。分天然無機纖維和人造無機纖維。按纖維形態又分為連續纖維、短纖維和晶須3類。纖維直徑為0.1~200微米。

  連續纖維 製品長度可無限延長的纖維。20世紀30年代,用坩堝法拉絲技術MM法)即制得連續玻璃纖維。50年代後先進的池窯法拉絲工藝DM法)取代瞭MM法,現已成為先進國傢生產各種類型玻璃纖維的主導技術之一。由於高技術發展對新型材料日益提高的要求,50年代以後,主要用化學氣相沉積工藝(CVD),溶膠–凝膠法(Sol-Gel)、先驅體紡絲及高溫燒結技術等手段,相繼制得一些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高溫及其他特殊性能的新型連續纖維。其中主要有硼纖維、碳纖維、石墨纖維、碳化矽纖維、氧化矽纖維、氧化鋁纖維、氮化矽纖維等。它們主要作為增強劑制造各種先進復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光通信、高溫隔熱、靜電屏蔽等技術領域起主要作用。

  短纖維 長度有限的無機纖維。通常是用高壓氣流噴吹法或離心成纖法制得的絮狀物質,有時將某些連續纖維按大於臨界長度的尺寸要求人工切制而成。最具代表的是用工業廢渣制得的礦渣棉、用天然巖石為原料制成的巖棉、各種玻璃棉與耐高溫陶瓷棉等。無機短纖維質輕、隔熱、化學穩定性好且易於成型,主要用於工業設備和管道的絕熱保溫、建築物隔熱吸聲、空氣過濾、耐熱或制成某些特殊需要的復合材料等。

  晶須 在特殊受控條件下培育生成的高純度纖維單晶體。通常直徑可從0.1微米到數百微米,長度為直徑的數百倍不等。由於晶體結構近乎理想完整,不含有晶界、位錯、空洞等明顯的晶體結構缺陷,因此晶須的力學性能優異,其拉伸強度接近純晶體的理論強度值,並且在電、光、磁、介電性、傳導性等方面也有良好的表現。晶須通常在過飽和氣相中生成,由熔體、溶液通過化學分解、氫還原氧化物、受控氧化或固體升華凝結等方法生成。主要的晶須產品有SiC、Si3N4Al2O3、ZnO、TiB2、TiC、TiN、莫來石等。由於晶須材料具有高強度、高模量和耐高溫等特點,是制造金屬基和陶瓷基復合材料的重要增強劑。

  石棉 唯一的天然無機纖維。是地球從灼熱熔融狀態冷卻固化時經高溫高壓而生成,是纖維狀、鏈狀和層狀矽酸鹽礦物及纖維狀氫氧化物礦物的總稱。常呈集合體出現,用機械方法可分離成極細的纖維。主要有鈉閃石石棉和纖蛇紋石石棉。石棉可制成隔熱材料、防火材料、摩擦材料、建築材料等。鈉閃石石棉可以過濾有毒氣體,是軍事上重要物資。石棉及其制品對人體健康有不利影響,因此在開采、制作、使用過程中,要加強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