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早期文化團體。Proletarskaya Kultura的縮寫詞。1917年10月在彼得格勒成立。A.V.盧納察爾斯基為協會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弗·卡裏寧為中央委員會執行局主席。1918年以後,由P.I.列別傑夫–波良斯基和普列特尼約夫先後任協會主席。這是一個廣泛的、自願參加的群眾性文化組織,分會遍及許多城市和工廠。十月革命後,各地協會最多時達1 381個,會員40多萬,還有工人文化宮、各種文藝小組、學校,以及《無產階級文化》>(協會的中央機關理論刊物)、《未來》、《熔爐》、《汽笛》等20餘種刊物和幾個出版社。它的建立反映瞭革命年代文化的高漲,表現瞭無產階級對文化知識的渴望,對推動蘇維埃文化事業的發展起瞭一定的作用。所謂無產階級文化派,一般是指以A.A.波格丹諾夫、普列特尼約夫等為代表的提出並推行“無產階級文化”綱領的思想派別。波格丹諾夫提出“無產階級文化”理論,比無產階級文化協會的誕生為早。1909年他就開始鼓吹建立馬赫主義的“無產階級哲學”、“無產階級科學”和“無產階級文化”,特別在十月革命後,他發表瞭一系列言論宣揚他的“無產階級文化”的觀點,並通過協會的活動加以貫徹。他認為,文化和文藝是以“生動的形象”組織人們的“社會經驗”;過去的文化反映的是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經驗”,“無產階級文化”反映的是無產階級的“階級經驗”。因此,他根本否定過去的一切文化,企圖在真空中創建一種純粹的特殊的“無產階級文化”。V.I.列寧在《論無產階級文化》等許多文章中,嚴厲批評瞭“無產階級文化”的觀點,認為它“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危險的”。1920年12月1日,俄共中央根據列寧對“無產階級文化”多次批評的精神,作出瞭著名的《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協會》的決議,即“俄共中央的信”。但是,普列特尼約夫等人對於列寧的批評和黨中央的決議置若罔聞,甚至要求黨中央撤銷這個決議。之後,普列特尼約夫又在《真理報》上發表題為《在思想戰線上》的長文,堅持認為無產階級文化協會的綱領是唯一正確的綱領,進一步提出要在“實驗室”裡建設“無產階級的階級文化”,把廣大農民和知識分子排除在建設無產階級文化的行列之外。列寧讀瞭這篇文章後,嚴正指出:“這是偽造歷史唯物主義!玩弄歷史唯物主義!”繼而,在《真理報》上圍繞著普列特尼約夫的文章展開瞭一場論戰。從此以後,無產階級文化協會的活動大大減少,1932年4月23日,聯共(佈)中央作出《關於改組文學藝術團體》的決議之後,它的活動即告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