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俄國無產階級文化協會中以A.A.波格丹諾夫為代表的一些領導人所形成的思想派別。它反映瞭文化問題上的一股“左”傾思潮。俄國無產階級文化協會成立於十月革命前夕,是進行文藝和識字等文化教育活動的群眾性組織。十月革命勝利後,由於廣大工人群眾迫切需要科學文化知識,協會在組織上發展很快,人數最多時達到40多萬人。起初V.I.列寧是表示積極支持的。但在大批工人加入協會的同時,波格丹諾夫等人於1918年逐漸控制瞭協會的領導機機構和刊物,在文化領域推行宗派主義、虛無主義政策。他們拒絕蘇維埃政府和教育委員部的領導,主張摒棄文化遺產,建立所謂“純粹的”無產階級文化。無產階級文化派企圖用閉門造車的辦法去杜撰無產階級文化。

  這一思潮的哲學基礎,是波格丹諾夫的馬赫主義。其代表人物所理解的文化,不是社會歷史和經濟關系發展的結果,而是“社會地組織起來的經驗”。他們認為不同階級之間在文化藝術上不可能有繼承關系,尤其是無產階級的經驗,同過去一切階級的經驗是對立的。因此無產階級的文化藝術更不能同過去時代的文化藝術有任何共同之處。

  列寧批判瞭這種觀點,指出它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危險的,同時指出隻有通過批判地改造和發展人類歷史所創造的文化,新的社會主義文化才能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