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同等滿足程度的各種商品不同組合的曲線。又稱等效用曲線。西方經濟學中序數效用論的主要分析工具之一,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傢F.Y.埃奇沃思和J.R.希克斯等人提出。其特徵:①在同一座標平面上,有無數條無差異曲線,並且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所代表的效用水準越高;②在同一座標平面上,任何兩條無差異曲線不相交;③一般情況下,無差異曲線凸向原點。

  根據上述分析,可畫畫出某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如圖1所示,橫、縱坐標分別表示兩種商品的數量X1X2I1I2I3分別表示3條無差異曲線。顯然,無差異曲線I1代表的效用水平小於無差異曲線I2,無差異曲線I2代表的效用水平又小於無差異曲線I3

圖1 無差異曲線

圖2 效用曲面與無差異曲線

  無差異曲線還可以從三維空間的幾何圖形中得到說明。如圖2所示,兩個水平坐標分別表示兩種商品的數量X1X2,高度坐標表示效用水平U。水平平面上的任意一點都表示一個消費組合,這個消費組合所產生的效用水平可以在效用曲面OAB上找到。例如水平面上的P點,表示消費者消費商品1和商品2的數量分別為X11X21,這個消費組合所對應的效用水平通過由P點出發向上引垂線在效用平面上找到,為PP1。在效用平面上把所有效用水平等於PP1的點連接起來得到S1P1T1線,這條等高線S1P1T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就是無差異曲線。顯然,代表更高效用水平的等高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離原點越遠。

  無差異曲線的斜率可以用商品的邊際替代率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