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當代詩人、散文傢、小說傢。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卒於北京。早年傢貧,讀過免費平民小學及簡易鄉村師範。抗日戰爭爆發後赴山西前線參加八路軍,後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長期在部隊從事宣傳和文化工作。曾任《解放軍文藝》副主編,總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文藝處副處長,北京軍區文化部部長,《中流》雜誌主編等職。

  1939~1949年,魏巍主要從事詩歌創作,多為街頭詩、鼓動詩,感情飽滿,節奏明快,風格質樸,當時頗具影響。長詩《黎明風景》(1942)因成功地表現瞭抗日鬥爭的生活而獲得晉察冀邊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的“魯迅文藝獎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魏巍主要從事散文、小說創作。1950~1958年曾三赴朝鮮,寫下多部散文和報告文學名篇,如《誰是最可愛的人》(1951)、《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1951)、《依依惜別的深情》(1958)等。文章感情熾熱,格調高昂,氣勢奔放,富於時代感,被譽為“火熱的詩篇”,產生廣泛影響。表現壯烈的抗美援朝戰爭生活的長篇小說《東方》,1959年開始創作,1978年出版。作品規模宏偉,筆觸細膩,融歷史事件與現實生活場景為一體,1982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20世紀80年代末,他創作瞭長篇小說《地球的紅飄帶》,以宏大的氣勢反映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的壯舉,塑造瞭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傢的形象。1991~1996年,他又克服病痛和雜事的困擾,創作長篇小說《火鳳凰》,通過幾個知識分子的成長、分化,集中反映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火鳳凰》與《東方》、《地球的紅飄帶》一起,構成作者的“中國革命戰爭三部曲”。

  魏巍的主要作品集有散文、雜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1951)、《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1956)、《春天漫筆》(1959)、《壯行集》(1980);詩集《兩年》(1951)、《黎明風景》(1955)、《不斷集》(1963)。此外,還有短篇小說《老煙筒》(1954)、歌劇《打擊侵略者》(與宋之的、丁毅合作)、中篇小說《長空怒號》(與白艾合作)、電影劇本《紅色的風暴》(1956年與錢小惠合作)、人物傳記《鄧中夏傳》(1980年與錢小惠合作)等。《魏巍文集》(10卷)1999年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