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冶金學傢、冶金物理化學傢和冶金教育傢。生於天津。1929年畢業於北洋大學,次年公派赴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和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留學,1935年獲工學博士學位。隨即自費作亞琛工科大學鋼鐵冶金研究所博士後。1936年回國,先後在北洋工學院礦冶系、西北聯合大學、西北工學院、重慶大學、北洋大學、唐山交通大學等高校任教授、冶金或礦冶系主任、工學院院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北洋大學教授兼工學院院長,天津大學教授兼副教務長,1952年起任北京鋼鐵學院教務長、副院長等等職,培養瞭大批冶金和冶金物化專業的傑出人才。曾任中國金屬學會1~4屆常務理事,該會冶金物化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5年當選日本鋼鐵學會名譽會員。

  他是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學科創始人之一。1942~1947年他就煉鋼去磷、白雲石去鈣提鎂等工藝和理論研究獲國傢5項發明專利。50~80年代,先後主持活度、選擇性氧化熱力學和固體電解質電池等重大研究,首次提出“氧化物轉化溫度”理論,指導冶金生產。他的科研與教學成果獲國傢自然科學獎三等獎一項及冶金部、國傢教委、何梁何利基金等多項獎。撰寫有《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學中的應用》、《冶金過程熱力學》等5部專著和170多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