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作傢。原姓斯米多維奇(Smidovich)。生於醫生傢庭。卒於莫斯科。1888年彼得堡大學文史系畢業。後又入傑爾普特大學醫學系,1894年畢業。當過醫生。19世紀90年代後期加入合法馬克思主義小組,為《新言論》、《開端》、《生活》等雜誌撰稿。1901年被沙皇政府以“政治思想危險”驅逐出彼得堡,後以軍醫身份參加過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1887年開始發表作品。作品大多描寫知識分子和他們在革命轉折時期的思想情緒。中篇小說《走投無路》(1895)、《在轉變中》(1902)分別反映民粹派運動危機和當時革命運動中知識分子的變化。短篇小說《裡紮爾》(1899)和中篇小說《兩死》(1899~1903)等作品,分別寫農民和工人的悲慘命運。自傳性作品《醫生筆記》(1901)描寫十月革命前青年的精神生活,探討道德、社會和職業等復雜問題。十月革命後,發表長篇小說《絕路》(1922)和《姊妹們》(1933)等,描寫十月革命初期知識分子走向革命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道路,不過女主人公的形象仍囿於公式化、概念化的表現手法。他還從事文學研究和評論工作,著有《活躍的生命》(1910,論F.M.陀思妥耶夫斯基和L.N.托爾斯泰)以及《普希金在生活中》(1926~1927)、《果戈理在生活中》(1933)等書。晚年譯有《伊利昂紀》(1949)和《奧德修紀》(1953)。1943年因畢生卓越的文學活動獲斯大林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