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氣象學傢、地球物理學傢,大陸漂移說的創始人。又譯韋格納。生於柏林,卒於格陵蘭探險途中。曾在海德堡大學學習氣象學,1905年獲柏林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1906~1908年參加瞭赴格陵蘭的考察隊研究北極的大氣環流。他又在1912~1913,1929和1930年,三次赴格陵蘭考察。1924~1930年,他在馬爾堡和漢堡講授氣象學,並任奧地利格拉茨大學氣象學和地球物理學教授。1930年赴格陵蘭探險,不幸遇難。魏格納於1912年1月,在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地質協會做瞭《地質輪廓(大陸與海洋)的生成》的講演,第一次提出大陸漂移的論點,並於1915年出版《海陸的起源》一書,1929年出版該書的第4版。魏格納總結瞭當時地球物理、地質、古生物、古氣候和大地測量等學科的資料,試圖證明全球各大陸曾經經歷過大尺度的水平移動。魏格納認為,大陸是由較輕的剛性的矽鋁質層組成,漂浮在較重的矽鎂質層之上,作水平移動。在石炭紀以前,全球各大陸是連在一起的,稱為聯合古陸,後來分裂為幾塊,產生瞭離極漂移和向西漂移,逐漸接近現代的海陸分佈。但他對於大陸漂移的動力未能作有力的論述。1928年11月在美國紐約舉行瞭一次關於大陸漂移問題的討論會,由於當時許多有關的地學資料尚不充分,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未能得到多數學者的支持。直到50年代,英國劍橋的S.K.朗科恩等人對於古地磁學的研究,美國拉蒙特地質觀測站對全球海底地貌的考察,給大陸漂移學說提供瞭新的根據。至60年代,美國H.H.赫斯等人提出海底擴張說,以及形成新的大陸漂移概念,出現全球構造理論——板塊構造說,使地球科學取得瞭很大的發展。